钢琴演奏的音色艺术

2016-11-02 10:43
5

钢琴是一件色彩可塑性很强、魅力无穷的乐器,具有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大幅度的音量和能同时演奏出多重音响的特性,它就像一个可以独自指挥与演奏的管弦乐队。而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追求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艺术是每个演奏家梦寐以求的。如何在钢琴上获得理想的音色艺术,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理想的音色是指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高超的弹奏技巧,并在理解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弹奏出来的良好的声音效果。每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能以美妙而独特的声音打动听众,使听众发生兴趣、产生共鸣,受到美的感染和震撼。当我们欣赏钢琴曲——舒曼的《梦幻曲》与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三首》时,所获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幽雅静谧。后者激越铿锵:前者使人迷茫遐思,后者令人慷慨激昂。不同情绪的音乐对人的感染如此之强烈,作用如此之悬殊,实非语言所能表达!这里除去演奏的速度、力度等因素之外,产生这两种不同音乐效果的另一种重要因素便是钢琴演奏者对于钢琴音色的处理和运用。所以说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渲染情绪、揭示音乐内涵、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弹奏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色彩感觉、艺术造诣的重要标准。
  那么,在钢琴演奏中如何获得理想的音色,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把握和分析作品的演奏风格。深刻领略作品内涵
  
  弹奏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演奏风格。 克劳迪奥,阿劳说过:“每个作曲家所需的音质都不相同。 艺术家对每个作曲家要求的音质要处理正确。 ……声音是为解释曲子服务的。 ”良好的音色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唤起潜藏于心中的某种情愫。 多样的音色在体现钢琴音乐作品风格与特色方面,在展示不同音乐流派与不同钢琴艺术特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作品的风格。必须了解中、外音乐史,了解音乐发展史中各个时期各种流派、以及各个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思想的特点等等。
  在外国音乐发展史中,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乐派钢琴音乐结构严谨、典雅清秀、音色要求晶莹透亮、明澈清纯。 其代表人物巴赫的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旧约全书的48首《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与赋格,要求主题突出。对其不同声部、不同手指弹奏的声音应做到既变化又统一。声部间你追我赶、错落有致,以形成不同旋律线条的流动与整体的和谐。莫扎特的20首钢琴奏鸣曲要求声音颗粒均匀、干净明丽、象纯净的水晶、清澈的泉水。以表现其自然流畅、轻松典雅的气质特点。而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新约全书的32首钢琴鸣曲时,音色应明亮辉煌、气势磅礴,因为他的作品具有交响化,有庞大的交响乐队效果。浪漫乐派钢琴音乐情真意切、起伏连绵,音色要求丰富多彩、层次精细。如肖邦的作品《夜曲》等要求声音柔和绵长、优美生动、以展示其细致入微、幽雅圣洁的艺术韵味。而李斯特的作品如《匈牙利狂想曲》则要求声音辉煌雄浑、坚实明亮,以渲染其恢宏的气势,倾泻其澎湃的激情。印象乐派钢琴音乐特点注重意境的描绘、丰富而迅速的色彩变幻和音色对比。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要求声音迷离中不失圆润,轻淡中不失柔和,以呈现寂静的夜晚如银的明月,整首乐曲要弹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仿佛进入到梦幻世界。现代乐派钢琴音乐大多数节奏多变、和声复杂、奏法独特,音色要求或尖锐生硬、或暗淡模糊。巴托克的作品《野蛮的快板》则将钢琴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只有狂暴猛烈的敲击方可达到作品本身的风格与情绪的要求。
  中国钢琴音乐自解放初期以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作品,其中不少成功之作系由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 弹奏时模仿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神韵成为弹奏者必须着力注意的问题。 弹奏储望华根据华彦钧的二胡曲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要想到二胡的连绵柔和、曲调的幽柔、凄怨、愤懑。如泣如诉;弹奏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则要想到唢呐的粗犷嘹亮、热烈欢快。弹奏运用民间音调改编或创作的钢琴曲,必须展示东方音乐的民族特色与地方风味。如我国早期的钢琴作品瞿维的《花鼓》,丁善德的儿童组曲中的《节日舞》,弹奏时要联想到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贺渌汀的《牧童短笛》,则应充分展示竹笛那明亮圆润、怡然自得的歌唱。
  因而,要掌握获取理想音色的有效方法,首先应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特点,深刻领略作品内涵,探索产生不同音色的关键性因素,这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掌握科学的触键方法,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躯体变化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优秀的、或者说“专业”钢琴演奏。首先区别在每个音的发声是否建立在良好的触键之上。 有良好集中的“音点”,就会产生良好的音质。 用手指尖端“点”上去的音。 象芭蕾舞的足尖触地,指尖与键盘基本成直角状。 手指微勾的触键法,发声透明而单薄、适宜弹跳跃性强、颗粒感强的作品。 而用手指面多肉指垫部位,自第二关节以下与键盘基本成锐角状的触键法,发声柔和而丰富,适宜弹奏抒情、浪漫的乐曲。力量较大的触键法音响强烈,力量较小的触键法音响微弱;抬指较高的触键法音响洪亮,较低的触键法音响或明晰或轻柔。往往一首乐曲要用以上多种触键法来表现乐曲的色彩。而不是孤立使用。例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前段在和弦转换的基础上用和弦外音的方法构成旋律,并逐步扩展开来,这时手指触键低,感觉极细腻,音色要很纯净。紧接着双手和弦的这一段力度比前段稍强,双手像拍皮球似的,慢慢移动,同时手指触键高度也比前段稍高,产生的音色也就不同,表现此时的月光比开始要明朗些,中间段落速度稍快,织体变成分解和弦的流动,旋律也有较大的起伏,宁静的画面仿佛轻轻地摇曳起来,左手琶音要弹得很连贯,触键时手指力量跟着走,最后用较轻的力度,轻柔触键法再现第一段的音乐。

  所谓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躯体的变化,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进而是指身体部分对手臂重量的补充和结合。 在弹奏中不会使用重量弹奏,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 例如由黎英海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萧鼓》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前奏第1乐句由慢而快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弹奏时全身力量放在指尖,象重锤击鼓似的扣人心弦。特别是第二段“月上东山”时,只有手臂自然重量下沉,运坩通达的重量弹奏才能弹出那种气韵。由于此曲原是琵琶独奏曲,所以曲中有些地方模仿琵琶的音色,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依靠手指横向跑动。使每个音都像一颗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珍珠,运用内心气息。以意调气来弹奏出晶莹纯净、颗粒清晰的声音效果。弹奏巴赫声部复杂的赋格曲、莫扎特轻快优美的奏鸣曲,身体与大臂过分的动作显然是多此一举。此类作品身体的动作较小,主要运用指尖触键,声音透亮清晰。弹奏冼星海《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气势磅礴的双手八度和弦,则要注意身体与大臂动作协调并用,充分运用重量弹奏,将力量汇聚到手臂和指尖,弹出明亮坚实、浑厚辉煌的声音和庞大的气势,把乐曲推向高潮。
  由此看来,科学的触键方法,自然重量的运用和躯体的协调变化,直接影响到音色,是获得理想音色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发挥钢琴之所长。正确巧妙地运用踏板的艺术功能
  
  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 钢琴的踏板是音色和音响的调节器。 踏板的运用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一般的钢琴都有三种踏板,各有不同的作用。 右踏板即强音踏板,亦称延音踏板。 它在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上的功能和机制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都起着保留、延续声音更丰满的作用。

左踏板即弱音踏板,亦称柔音踏板。 它在三角钢琴和立式琴中的功能相同而结构不相同,其作用是不仅能减轻音量,同时还能改变音质,使声音变得更柔和。暗淡。中踏板即钢琴中间的踏板,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功能与结构却完全不同。中踏板在三角钢琴上称“延音踏板”。但在立式琴上不起保留音的作用,只起大幅度减弱音量的作用。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中一种高难度技巧,正确巧妙地运用踏板可使弹奏增加丰富的音响色彩。使用延音踏板,产生连贯的、浓厚的、洪亮的声音;使用弱音踏板,产生朦胧的、暗淡的、轻柔的声音。踏板踩下的深浅对音色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乐曲对音色、力度的具体要求,可采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全踏板及抖动踏板。德彪西的《月光》自始至终结合使用弱音踏板与延音踏板维妙维肖地描画出月光笼罩的幽静朦胧的自然景色。李斯特的《狂想曲》大量使用延音踏板,浓墨重彩地宣染出管弦交响的壮阔声势。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恰当地使用抖动踏板,较好地解决了一方面必须大量使用延音踏板以求获得一定的音响洪亮度,另一方面又须避免浑浊以求获得音响清晰度的难题。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踏板的使用一定要合理慎重,不可滥用,用得合理时会使乐曲增辉添彩,用得不好时会弄巧成拙,造成音色浑浊、脏乱。在弹奏时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正确巧妙地使用,方可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四、从练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内心歌唱。耳朵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 而自身的听辨鉴赏能力对音色的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弹奏中,歌唱与听觉是相互联系的,演奏作品时。 内心歌唱要有丰富的感情、动人的音色、自然的语调和语气、连贯流畅的旋律线条、悠长的气息及合理的吸吸。内心歌唱完美了,才能带动钢琴演奏,使其声情并茂。音乐演奏中只有溶进了内心情感,音乐才有生命活力,弹出来的音色才会有灵性。演奏才能达到感人心者之目的。没有歌唱、没有呼吸、没有表情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音乐。而耳朵聆听即是运用听觉对音色进行鉴析和检验。以修正不足,从而获得正确的有情感的声音。弹奏单旋律时要听是否连贯清晰,弹奏和弦时,要听发出的和声是否响亮、整齐。如弹奏由陈培勋根据粤曲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风》,前奏三十二分符的音流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在弹奏时除了强调旋律的歌唱性与触键的良好感觉外,还要用耳朵仔细聆听,否则很难弹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来。此外,右手旋律的波音是用来描绘水波声的。是否弹得像水波声,手的触键一下去马上反映给昕觉。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听觉的训练与激发内心歌唱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五、结语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色的技巧除了以上所述外,还要靠演奏者自身对音乐的悟性、灵感,包括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这种想象来自听觉对钢琴音色的直接感受和对音乐的理解。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享利,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在他的名著《论钢琴表演艺术》中写道:“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既然音乐即声音,那么每一个演奏者首先应当关心的是声音的训练,他的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此。”音色的问题如此重要,在钢琴的学习和教学中,一定要从最初的基础训练就引起注意,而不应等到已具有一定程度之后才注意触键与音色的关系问题。对于钢琴演奏实践来说,掌握声音技巧。即掌握运用每一项技术手段来创造丰富的钢琴音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努力,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刻苦训练,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有理性作指导,带着自觉的目标去实践,一定能获得理想的音色技术和高超的演奏技巧。